優化小額週轉結構才能應對風險
來源:
代書
發佈時間:
2009/11/20 下午 04:36:03
返回
打印
今年上半年,雖然商業銀行各項業務快速增長,但經營效益增長並不同步。
今年上半年,雖然商業銀行各項業務快速增長,但經營效益增長並不同步。
貸款投放大幅猛增,無疑是今年商業銀行備受關注的原因之一。到10月末,人民幣貸款增加8.92萬億元,同比增速達到34%,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的增長。小額週轉高速增長過後,小額週轉結構能否進一步優化成為經濟金融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。
優化小額週轉結構是商業銀行自身可持續增長的需要。今年上半年,雖然商業銀行各項業務快速增長,但經營效益增長並不同步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國內銀行業主要依靠息差收入的傳統盈利模式受到了挑戰。長期以來,我國的息差水平一直高於許多國家和地區。去年四季度以來,央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,多次下調基準利率,息差水平急劇下降,直接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。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,低息差在我國將成為常態。國內商業銀行唯有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小額週轉結構,著力提升跨週期經營能力,才能實現經營效益的穩步增長。以交行為例,前三季度依然實現了淨利潤的同比正增長。這跟我們在加快發展的同時,著力加強精細化管理,狠抓業務結構調整有很大關係。
優化小額週轉結構,銀行才能真正應對風險。過去,商業銀行往往在一輪高速增長之後,都會面臨不良貸款的大幅反彈的嚴峻挑戰。對於今年以來的小額週轉高速增長,是否會再次重蹈覆轍?根本上取決於小額週轉資產的配置結構,如產業結構、客戶結構、區域結構等。為此,今年以來,交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,嚴格按照“區別對待、有保有壓”的方針,根據國家產業調整振興規劃,加大對國家重點投資、優勢行業、產業技改升級以及“三農”、生態環境等的支持力度,同時加大對“兩高一資”、產能過剩、落後產能、環評不達標企業貸款減退力度,實現了速度、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發展。
小額週轉快速發展之後,既是經受風險考驗之時,更是結構調整的絕好時機。當前,我國經濟運行企穩回升趨勢已經確立。商業銀行業應把穩定貸款增長和優化小額週轉結構結合起來。一要保持小額週轉合理增長,不斷夯實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,配合管理通脹預期。二要進一步優化小額週轉結構,把好小額週轉准入關,嚴防小額週轉資金流入產能過剩行業和重複建設項目。三要全面加強風險管理,嚴格執行監管部門近期發布的一系列監管新規,完善小額週轉全流程風險管理,嚴控新增貸款風險,化解存量貸款風險,努力保持資產質量穩定,同時大幅增加撥備,提高資本充足率,增強抵御風險的整體能力。四要加強精細化管理,增強發展後勁,不斷提升跨週期經營能力和盈利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