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當舖-解放前西寧的當舖業之興衰

來源: 代書     發佈時間: 2010/4/9 下午 05:20:58    返回  打印
高雄當舖,西寧當舖業之興起,大約從清代中期才開始,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,到1928年開始逐漸衰落,前後經歷了一百多年。
高雄當舖西寧當舖業之興起,大約從清代中期才開始,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,到1928年開始逐漸衰落,前後經歷了一百多年。

由於西寧地處偏遠,經濟文化相對落後,其間商業及金融業的發展多由善於經營的山陝幫商人壟斷。早在清嘉慶初年,城北區朝陽村有山西商人董掌櫃開設當舖一處,經營時間較長,一直到光緒年間歇業,該當舖舊院如今還在,人們將舊址院子仍稱為“當舖院”。光緒年間又先後在官井街(今民主街)和倉門街各開設當舖一處,至光緒後期均先後歇業了。據我所知,自民國初年起西寧當舖業正處於全盛時期,當時開設在西寧的當舖大致有以下五家:第一家,北大街的統心當,山西商人經營;第二家,大十字的慶盛當;第三家,西大街的益恆當,為山陝商人合營;第四家,南大街的益盛當,是西寧益盛豐商號的分號,由山西商人經營;第五家,莫家街的世誠當,山西人經營。上述當舖在民國十七年左右先後歇業。他們的資本雄厚,皆在銀幣萬元上下。

西寧的當舖業是由外地發展而來的,其經營方式與外地大同小異。當舖一般是三間門面,門口有“某某當舖”字樣,櫃檯上面的牌子上寫一個二尺見方楷書的“當”字,四角並寫有“兵器不當”“裕國便民”八個十分醒目的大字。第一道是大門,其次是鋪堂,再往裡是櫃檯,櫃檯很高,有二公尺左右,台上裝有木柵欄,四壁很少開窗,主要為了防盜。因此,氣氛比較森嚴。後院為倉庫,所有被當的東西分其貴賤大小,分類編號,由專人保管,嚴禁外人入內。

當舖老闆俗稱“老伙計”或“東家”,一般不直接出面經營,而是委託可信賴的經理主其事,俗稱“掌櫃”。根據資本經營規模的大小,同時也設有“二掌櫃”“三掌櫃”等。這些人一般都熟悉業務,尤其是鑑定被當物的價值時有獨到之處,對於文物字畫、金銀玉器、各種首飾的鑑別有著專業知識及經驗。先生專管開票(當票),掌櫃和物主討價還價後要寫當票,當票是交易的憑證,它有一定的規格式樣,是木版印製的,約有32開紙版面大小,上面寫著來當者的姓名、住址、當物名稱、編號、計息率及贖當期限等項目。票頭同樣有“兵器不當”“裕國便民”字樣,並加蓋圖章。所填寫的字體一般都是奇特怪異的草書,一般人不認識,這實際上就是當舖的暗號,以供當舖鑑別真偽,謹防假冒。當舖主要收當民間的各式冬夏服裝、生活用品、首飾文物、生熟銅鐵器具以及生產工具等,如果當票遺失,即速報當舖掛失,叫“打失票”。
回到列表